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纽约疫情日记(总第43篇)

5月8日 阴,降温

纽约的天气,一年四季都是戏精,跟川普总统一样。回看纽约这一周,一天晴,一天阴晴不定、呼呼刮大风,又一天晴,接着一天雨,再来一个无比温暖晴好的一天……本周末,天气预报说:美东将迎来42年来温度最低的五月,兼有暴风雪。

美国最近斗病毒斗不出花样了,改斗中国。看来还是“与人斗其乐无穷”。

提起斗病毒,现在但凡提起一个国家好像都比美国强,川普政府顺势倒向英国首相鲍里斯的“群体免疫”的怀抱,横下一条心重启美国经济:反正生病也是死,没钱也是死,最后都是死,只是死多少和怎么死的问题。在各种死法面前,川普政府做出了庄严的选择:不管怎么死,反正不能穷死。

所以川普要把横在“重启经济”前面的绊脚石踢走:本周二,副总统彭斯说白宫考虑关闭“新冠工作组(Coronavirus Task Force)”, 把这个由他本人领导的专家工作小组解散,相关的工作合并到虽然理论性差、但救援行动力更强的FEMA(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)手中。

话音落地,“Never give up.(决不放弃)”的希拉里·克林顿出来放炮,说她看出来了,这个政府做出的丢人现眼的所谓计划,就是没计划,大家一定会跟着遭罪,11月大家一定要把川普给选下去。

媒体也纷纷炸锅,说“这可能是川普自上任以来犯下的最可怕的错误”;说现在美国新冠死亡人数已经超过越战,数字还在节节攀升中,已经飞速甩过七万;说病毒还处在可怕的变异之中,新病株正在传播且毒性更大,儿童人群正出现疑似与新冠有关的川崎病案例;而究竟什么叫“抗体”,尚无科学定论;最关键的疫苗,如今遥遥无期……脑子正常的人,怎么可能想到在这么危险的时候,把这个以传染病学家为主的专家团给取消了呢?

有人批评川普解散新冠工作组的举动,相当于在1942年的当口,罗斯福总统宣布他想要专心重振经济,不想再花什么力气对付希特勒和纳粹了。

连布拉德·皮特(Brad Pitt)都预见到了川普这危险的一招。早在4月25号, 皮特在NBC电视网自1975年以来最受欢迎的一档喜剧节目“Saturday Night Live(周末晚间秀)”里,戏仿安东尼·福奇博士略带沙哑的纽约布鲁克林口音,吐槽这位“新冠工作组”里最重要的专家的“不幸遭遇”—— 因为一次又一次纠正川普的科学错误,福奇医生最后被总统解雇了。

福奇是美国的抗疫领袖,民望高企,有人开玩笑说“Tony(大众对福奇的昵称)现在红到只有Andy(大众对纽约州州长安德鲁·科莫的昵称)可以与之相提并论。”

一项调查显示,福奇的民众信任度已经达到78%,成为继CBS《晚间新闻》传奇主持人沃特·克朗凯特(Walter Cronkite )之后,另一个“最受美国民众信赖”的人。

而川普此时想解散新冠工作组,无疑是扔了一颗大炸弹,最后,他果然被各方的强烈反对意见逼得没办法,第二天(5月6日)在发布会上改口,说:“正相反,这个工作组会存在下去,但会在不确定的时间段里、以不确定的方式存在,目前这个工作组改了新的工作方向,现在这个新方向是如何协助美国人民回复正常生活。”

其实,川普的意思是“别拿什么专家和病毒来吓我,我不管,反正我是要重启经济,你不配合我我就咬你。”

“解散新冠专家组”的惊吓还没过去,本周四(5月7日),来自美国众议院的共和党领袖宣布要成立一个新“工作组”:“中国工作组”(China Task Force),目的是应对来自北京的各种地缘政治的威胁。

关闭一个以斗病毒为主的“新冠工作组”(Coronavirus Task Force),建立一个以斗中国为目的的“中国工作组”(China Task Force),首字母缩写同样都是“CTF”,对美国和全世界而言,都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选择。

 

川普说福奇这个人好极了。福奇说:好嘛,这就是说我就要被解雇了。

在这么紧要的关头,病毒都可以放下,但中国这个敌人一定要立起来。共和党人为了岌岌可危的总统大选,斗中国也是斗到魔障了。

中国纵有千般不是,美国自己在处理疫情的问题上没有搞好,川普让美国在全世界面前丢人现眼,眼看连任很困难,于是恼羞成怒,指责中国该为他对美国人民犯下的罪责背锅。本周刚开始,川普扯起了“病毒起源中国武汉实验室,已有证据”这个话题,国务卿蓬佩奥也口气强硬地附和,让本周的中美关系以“最后的审判就要开始了!”拉开了帷幕,没想到的是,突然一个急转直下,本周二,就在彭斯说要解散“新冠工作组”的同一天,工作组里最最重磅的人物、传染病学专家安东尼·福奇博士,突然发表了对川普和蓬佩奥箭在弦上的“武汉实验室传播说”堪称迎头痛击的毁灭式打击——福奇接受《国家地理》采访时说:他从一个科学家的角度认为,病毒极大可能不是来源于实验室,而是自然生成。接受采访的福奇博士一脸老实和腼腆,甚至有小小的紧张和羞涩,却因为选择了最微妙的时间点,和这样一个四两拨千金的科学问题,给了自从上任以来愈挫愈勇、连佩洛西发动弹劾案都没损伤分毫的“美国任我行”川普大统领,一记最响亮的耳光。

童叟无欺的福奇医生使出了很厉害的一招:童言无忌。福奇是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?他的很多下属,都盛赞这位医生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。医生本人则声明:他始终保持自己的立场超越任何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干扰,他本人只是一个科学家和外科医生,如此而已。

福奇难道不知道川普炒掉过多少跟他有不同意见的人吗?福奇服务过六届政府,执掌NIAID(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, 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)长达36年,打交道的总统里包括罗纳德·里根和老布什——他比绝大部分人,都了解总统拥有的权力,以及总统和总统的差别。

福奇在一篇采访里说,在一次医学院50周年的聚会上,有一位服务于尼克松时代的“智者”曾经告诫他:你每一次进白宫,都要当成这是你人生最后一次,因为你一旦开口回答他们的问题,就有可能是在自掘坟墓。这位性情随和、现年79岁的“美国良心”,似乎参透了政治斗争的奥秘,他说:每到跟政府打交道的危机时刻,我都会去看我最喜欢看的“哲学”书,马里奥·普佐(Mario Puzo)的《教父》(The Godfather), 这本书告诉我,大家手头在做的不过是一门营生,让工作的归工作,别把个人喜好和恩怨搁在里面,如果工作中有人表现得不合常理,也不要多加责怪,要把这些人摆平,因为如果你摆不平,你就出局了。

福奇还有一个几乎让他立于不败之地的杀手锏,就是“无欲则刚”。他从小上教会学校, 高中读的Regis High School,(在曼哈顿上东区84街),是一所由天主教教士于1534创办、以提倡“服务社会”为主旨的Jesuis教育系统的学校;福奇的大学本科,College of Holy Cross, 也是属于这个系统的学校。美国大众把福奇当成这个注重奉献的Jesuis教育系统的形象代言,但福奇说:其实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父母,他们都是医生,一生没追求过金钱,都以“助人”为最大福祉,我不过模仿学他们罢了。

福奇这一句谦虚的话,把川普家的金马桶,把科莫爸爸当过三任州长的有权人家的家世,都轻轻一下打败了。

 

“丝巾奶奶”Deborah Birx

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:彭斯奉川普之意要解散“新冠病毒工作组”,说22名官员和专家都解散,只留下其中的一位与白宫紧密合作,通报消息。这个留下的人是谁?

是黛博拉·比尔克斯博士( Dr. Deborah Birx)。川普在白宫发布会上说“建议大家考虑一下用消毒水直接把肺里的毒也消一消”时,坐在旁边的正是她。

当时,可怜的比尔克斯听着领导说蠢话时如坐针毡的表情,被做成了欢乐的表情包,在网上传了好一阵。

本来大家对比尔克斯很同情,觉得她一个好好的科学博士,一个数学家和电子工程师的女儿,何其不幸做了外交官,非得跟川普这样的科盲打交道。但比尔克斯接下来的表现,让大家不怎么对她同情了。她对川普当天愚蠢的行为做了很多缺乏足够说服力的开脱和找补,有媒体担心她把自己的声誉给搭进去。

每次都戴漂亮丝巾出场、人称“丝巾奶奶”的比尔克斯,小时候长在宾夕法尼亚的兰开斯特县(Lancaster County),这个县离费城不远,去费城旅行的人,大部分都会顺路去这个县看一眼,因为这个县有个著名的景点:阿米什人(Amish)居住地。

两年前的春天,我带着孩子们去费城的时候,也去这个县看过。

阿米什人的特点是“生活在现代的古代人”,拒绝使用电和汽车,拒绝所有现代科技,没有电灯、手机和电脑,按现在的“原生态”和“有机”的标准,他们有的是高大上的生活。

比尔克斯小时候的家,距离拒绝用电的阿米什人这么近,但她跟她两个兄弟都是科学狂,据说她们家的仨孩子在自家后院搭了个小棚屋,专门用来做实验: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天文、地理,还在溜冰鞋上装了根天线做了个土卫星。

在这次疫情里,很多领导者,或者被动的参与者,都跟纽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,比如“丝巾奶奶”比尔克斯,她的MD虽然是在宾州州立大学拿的,她的大学本科Houghton College(霍顿学院)在纽约,位于纽约州水牛城西南方向大约100公里。前面提到的《教父》的作者马里奥·普佐,生于曼哈顿中城的“地狱厨房”,大学就读的是纽约城市大学。

纽约人经常嘲笑自己住在“宇宙中心”,现在看来,这个说法似乎又得到了应验:从目前看,美国这场抗疫战争的主要人物,(总统)川普、(纽约州长)科莫和(抗疫领袖)福奇,前两个来自纽约皇后区,最后一个来自布鲁克林,所谓2020年美国的新冠战疫,不过是发生在三个纽约人身上的一段纠葛。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窦婉茹

窦婉茹

31篇文章 3年前更新

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,早期从事证券交易、投资银行工作,后历任《南方都市报》娱乐新闻部主任、新浪网娱乐新闻中心总监,多家媒体专栏作家,现居纽约长岛。

文章
  • 文章归档
2020年 31篇